大家好,我是张晋涛。
我们在 9 月 20 日,成功举办了 PyCon China 2025,后续的收尾工作也在最近陆续完成。这次的 PyCon China 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,所以我想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以及我和 PyCon China 的一些过往。
PyCon China 2025
先说整体感受吧,今年明显要更加热闹一些,无论是从现场的氛围,还是在网络上的热度,曾经的感觉又回来了!

前几年,每次办完 PyCon China 我都会去主动搜索下关于 PyCon China 的信息,看看大家的讨论,当然有好评也有吐槽。但是有那么一两年,活动举办完后,我甚至都没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相关的吐槽,当然,这个并不是说我们做的让大家都很满意,而是热度不足,让我一度担心我们是否还能继续举办下去。
但今年情况截然不同。现场有近 500 人参与,我在社交媒体上不仅看到了许多活动当天的照片,还看到很多小伙伴发布的总结文章和转发讨论。按这个热度,我们完全可以期待 PyCon China 2026 了。
其次是今年我们聚集了 40 多位讲师,除了有来自大陆各地的讲师外,也有来自台湾,日本和印度的讲师,大家因为 PyCon China 共同相聚到上海,一起交流和学习,这是非常难得的。

PyCon China 其实已经办了很多年了,已经成为了中国 Python 社区最重要活动。在前几年,我们是选择在统一的时间,在国内多个城市同时举办,这样可以覆盖到各个城市小伙伴们到现场参会的需求,比如说在 2023 年,我们在 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杭州、重庆、深圳、广州等 7 个城市联动举办了 PyCon China 2023。虽然这样子覆盖到了多个城市线下参会的需求,但需要同时协调多个城市的人手/物料和其他的资源,对于我们这样非盈利性的活动而言,大家都很辛苦,而且各地的活动规模也无法做大。所以自从 2024 年开始,我们决定切换模式,改为集中所有资源,搞场大的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两年都只有上海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了。
这次无论是讲师还是参会的小伙伴,有很多人都是从外地特意赶过来的(由于我们的经费不足,讲师也是不含餐旅的)非常感谢大家!现场各位讲师们带来很多干货,引起了不少互动和讨论;还有各个合作社区在现场布展,让我们的现场热闹了很多;当然,这一切都要感谢所有线下线上参会的小伙伴和我们的赞助商们,是你们的支持才能让活动得以圆满举办!
插曲
在活动的前夜,我和一群小伙伴先小聚了下,大概 20 人,基本上都是网友,有很多是第一次见面,大家因为这次 PyCon China 而聚在一起,很是难得。

活动结束后,有个讲师聚餐的环节,这次我们一狠心,选择在白玉兰广场安排的晚宴,我对辛姐在组委会群里说的那句话特别有感触:“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,就今年想去一个好点的地”。(看现在的情况明年应该是有很大希望的)
大家彼此做了下介绍以及和 PyCon China 的渊源,我突然意识到,我已经和它走过 11 年了。
我和 PyCon China 的 11 年
恰逢这次在 PyCon China 2025 我们想要搞一场 vibe coding 的 hackathon,我邀请了一个老朋友来做评委,她说她曾经给 PyCon China 做过主持人,而我下意识就想到了是不是 2014 年北京场。

那是我参加的首场 PyCon China,那时候我只是一名听众,在台下听各位讲师们的分享。那时候活动的赞助商还是蛮多的,我也结识了很多朋友,这些年还都有联系。这貌似是仅有的存下来的一张图,渣画质,但应该也能从里面找到一些亮点。

2015 年仍然继续参加了 PyCon China,得益于当时和 SegmentFault (也就是现在的 思否)的朋友们关系比较好,去参会的同时,也会去各家展位聊聊天什么的,认识了不少朋友。 当然这期间我也参与过其他的活动,当时我就在想,举办这些活动的流程是什么样的呢? 是否有机会来了解它的全貌?以及这个时间下,对于这些会议的评价就各有不同了,我也很好奇。
时间来到了 2016 年,我也已经开始在一些场合下做讲师演讲了,同时,带着我之前的想法,以及我觉得我可以为 PyCon China 做点什么。 于是就报名了志愿者,主要来维护当年的官网了。
说起来这个官网其实挺有意思的,有无数个人折腾了无数个版本和方案,但那几年每年可能维护的人都会换,所以最终也没统一。不过幸好最近几年,大概从 2021 年开始主要都是 frostming 来维护官网,所以基本上就逐步趋于稳定了。
当然,那一年还有个骄傲的事情,我把当时 Python 流行框架之一的 Tornado 的作者 Ben Darnell 邀请到了中国,参加 PyCon China 并做了个分享。

接下来 2017 年,PyCon China 继续,但是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,这一年我虽然还是志愿者的身份,不过参与了更多的部分。其实这个部分,时间太久了我有一些模糊,大概是这样。同时另一群人由于对当年 PyCon China 不满意,吐槽严重,PyCon China 也没在北京办,就在北京搞了另一场 Python meetup 的活动,那时候我已经在很多活动中做讲师了,他们也邀请我去做了讲师,去分享了 Python 的性能优化。也是在这次,我认识了 saka ,当年的他还是彬彬有礼,有点含蓄。
然后大概也是因为这个事情,所以在 2018 年的时候,我们决定在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搞一场大的,来挽回一下之前的负面评价,同时,组织者结构也都进行了一些调整。这一年我的主要身份是讲师,开始出现在了台上,我好像也参与了些其他组织的部分,有点记不清了。不过这次确实是我们努力搞的最大的规模了, 按官网留下的信息看,当年的主会场是按千人规模来准备的。当然,我们对赞助商的筛选也很严格,加上这次规模很大,门票仅仅是成本价,导致我们整体就入不敷出,出现了很大的亏空。

然后 2019 年,我参与了前期的组织,但是我没有参与演讲了,因为那一年 PyCon China 的时间,恰逢我和我老婆的婚礼。 (给大家寄了喜糖,一起开心!)

那一年我们也邀请到了很多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讲师,整体评价也还不错。可能那次大家比较熟知的是《Fluent Python》的作者,Flask 框架的作者。以及,那一年虽然我没能去现场,不过也争取到了当时我所在公司的一些支持(尽管后来好像场地网络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,就不在这里展开了)

再之后,大家知道的,线下活动就很难办了。2020 年我还记得,我们用活动行在线直播的方式,我们还搞了个在线聊天的直播间,我一边带娃,一边线上聊聊天。 那一年,我在 PyCon China 上分享的主题是 eBPF 相关的内容,不过那个时候, eBPF 还不像后面那么流行。

那一年恰逢 PyCon China 的十周年,我们也有幸要请到了老爹 Guido 来视频互动。

自从 2021 年,我们采用了线上为主,线下小规模聚会的模式(减少聚集),不过规模比之前小了很多,不过我们还是邀请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讲师,整体评价也不错。顺便,那一年我们有计划走出中国,参加 PyCon APAC 和亚太区其他国家的 Python 开发者们增加更多交流。(不过最后我们取消了该计划,背后也有一些故事,这里不展开了)

2022 年其实也同样,受整体环境影响也无法开展线下活动。

说实话,我对 2022 年的 PyCon China 感受并不是很深,可能是那一年太忙了,我从我的 2022 年总结看到了那一年我确实很忙,参加了很多活动,而且由于那一年 PyCon China 实际上是在年末举办的,而且是线上,所以并不觉得压力太大。

到了 2023 年的 PyCon China,那时候就相对好一些了,可以搞线下活动了, 那一年,我们在成都,杭州,深圳,北京,广州,重庆,上海 等城市都同时举办了线下场的活动。
我是在北京场,那次活动应该是口罩几年后,我久违的见到了好多个很多年未见的朋友,感觉特别棒!我这次的内容已经是在分享 AI 相关的主题了。

2024 年我们算是真正的回归线下活动了,这几年大家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,结婚生子,工作变化等等,也有一些伙伴的退出和加入,所以正如我开头说的那样, 2024 年,我们决定只搞一场上海站,把我们的组织者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上海,为大家组织一场高质量的 PyCon China 活动。AI 的发展很快,我建议组织一场关于 AI 与生成式代码相关的圆桌,放在了上午的主会场,我是圆桌的主持人。同时,我当天也是下午一个分会场的主持人,我有一场演讲主题是 《深入 Python debugger 及其演进》,我当时说 7 年是一个轮回,就是指我 2017 年在 Python Meetup 上分享的也是 Python 调优相关的主题。还有主持另一个圆桌讨论,全天都在努力营业了,哈哈哈。这次的话,就算是逐步走向了台前。

2025 年,也就是这次活动,我觉得和上一届活动的成功举办也有一定的关系,以及大家的支持,我们终于到了这次,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活动。今年我还做了主会场的主持,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幕后到台前了。
最后放一张照片吧,是我们部分组委会的成员。想来虽然大家合作了这么多年,但确实好像也没有一张完整的照片,希望明年能有机会拍一张大合照!

总结
这就是 PyCon China 2025 以及我和 PyCon China 走过的这 11 年,从台下到台上,从幕后到台前。
组织活动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,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很多突发情况,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去解决这些问题,大家全都靠着一腔热情投入在其中,这是一个非常自驱且和谐的组织。希望来年我们举办 PyCon China 2026 的时候,可以有更多的小伙伴加入!
欢迎订阅我的文章公众号【MoeLove】
